统合失调症是什么

2025-03-1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统合失调症是一种慢性的、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和认知功能的整合失调。患者通常会出现妄想、幻觉、逻辑紊乱等症状,导致与现实世界的脱离。

1.症状表现:

正性症状:包括妄想(如认为自己受到迫害)、幻觉(最常见的是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和思维混乱(如语言表达莫名其妙)。

负性症状:表现为情感淡漠、社交退缩、兴趣丧失以及缺乏动力。

认知功能障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和判断能力受损,可能干扰日常生活。

2.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近亲患病者,其患病风险较普通人高5至10倍。

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该病与神经递质多巴胺和谷氨酸的不平衡有关,部分患者脑部结构和功能也可能异常。

环境诱因:如胎儿期感染、产伤以及青少年时期经历重大压力等,都可能增加发病概率。

3.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缓解症状。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修正扭曲的思维模式,提高社会功能。

社会支持:家庭、社区支持体系对恢复过程非常重要,还需定期随访以防复发。

统合失调症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通过规范化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控制。最终效果依赖于早期诊断、全面治疗和环境支持的结合。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