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调节
针对缺乏安全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能与压力、焦虑或过往经历有关。建议尝试正念冥想或深呼吸练习,通过专注当下平复情绪。
每天安排10-15分钟写下当天的困扰,然后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话题上,比如列出令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这种练习有助于减少睡前的负面思维。
如果长期存在严重的安全感缺失并影响日常生活,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探讨潜在的问题并学习应对策略。
2.改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温度适宜,噪音和光线尽量减少。研究显示,安静和黑暗的环境更利于分泌褪黑素,诱导更快入睡。
可以尝试使用加重毯,它能够给人提供类似拥抱的感觉,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在床边放置令人安心的物品,例如一盏柔和的小夜灯或宠物玩偶,以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
3.调整生活习惯
每天固定时间作息,强制身体适应规律的昼夜节律,这种习惯能帮助睡眠模式更加稳定。
晚餐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酒精,因为这些物质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降低睡眠质量。
睡前1-2小时远离电子屏幕。蓝光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不利于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可以用阅读、听舒缓音乐代替手机或平板。
以上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效果。如果调整后仍然无法摆脱入睡困难,可能需要就医检查是否存在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