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分类:
抑郁障碍:表现为持续的低落情绪、自我评价过低、兴趣丧失、精力下降等,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躁狂障碍: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自我评价过高、精力旺盛,但行为冲动、缺乏后果预判能力。
双相情感障碍:同时具有抑郁和躁狂两个阶段,呈周期性或混合状态。
2.流行病学数据:
抑郁障碍的终身患病率约为10%-15%,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约为1%-3%,通常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首次发作。
3.可能原因:
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神经递质失衡(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变化)。
心理与社会因素:如长期压力、不良生活事件或缺乏社会支持。
脑结构和功能异常:某些研究发现,情感障碍患者的前额叶皮层和边缘系统区域可能存在功能紊乱。
4.常见症状:
抑郁期:没有食欲或暴饮暴食、睡眠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绝望感。
躁狂期:极度乐观、不切实际的计划、过度兴奋或易怒、冒险行为增加。
5.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情绪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根据具体症状选择。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治疗等对症状缓解有一定帮助。
综合干预:如开展规律作息、参与运动以及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
情感障碍是一种需要科学处理的疾病,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