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营养摄入不足:长期饥饿会导致体内重要营养素的缺乏,尤其是钠、钾等电解质的不平衡,这些电解质对于维持正常的血压至关重要。缺乏这些物质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2.血容量减少:饥饿会导致总体能量摄入的减少,从而影响身体的水盐代谢。由于液体摄入减少和钠的流失,血容量可能下降,这进一步引起血压下降。
3.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改变:饥饿状态下,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出现功能异常,交感神经活动降低,导致血管扩张和心输出量减少,这两者都可导致血压的降低。
4.激素水平变化:饥饿时,体内的激素水平,如胰岛素、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等会发生变化,这些激素的波动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的调节,造成血压的降低。
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可能对血压产生显著影响,导致低血压并带来其他健康问题,应避免持续性饥饿以防止健康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