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组成成分:
血管脂肪瘤由脂肪组织和血管增生共同构成,通常含有较多的血管成分;而皮下脂肪瘤则完全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几乎不含血管成分。
2.形成部位:
血管脂肪瘤多见于躯干、四肢等血供丰富的部位,而皮下脂肪瘤常见于皮肤下的脂肪层,可出现在体表的任何部位,如背部、肩部或颈部。
3.临床表现:
血管脂肪瘤由于含有血管成分,可能出现局部压痛、红肿或触碰时伴有轻微波动感,但这些症状并非一定存在;皮下脂肪瘤一般为无痛性,质地柔软,可移动,无明显皮肤颜色变化。
4.病理和影像学特点:
血管脂肪瘤在超声检查中可能显示混合回声,血供较丰富;皮下脂肪瘤超声表现为均匀低回声,无明显血流信号。病理切片下,前者可见脂肪组织间夹杂着增生的血管结构,后者则仅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
5.治疗方式:
血管脂肪瘤若引发症状或影响外观,可采取手术切除,但因含血管成分,手术可能有轻微出血风险;皮下脂肪瘤通常无需处理,仅在体积较大或影响生活时行手术切除,术中相对简单且安全。
应注意定期观察肿块的大小和性质变化,如出现快速增大、疼痛加剧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