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需要选择合适的取样部位。通常,取样部位应是病变最为明显的区域,以确保能够获得代表性的组织样本。例如,对于肿瘤,通常会在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灶位置后,从中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区域进行取样。
取样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针吸活检、切片活检和手术切除等方式。针吸活检适用于较小的浅表病变;切片活检则适用于皮肤、黏膜等较容易接近的组织;手术切除一般用于较深部位或较大的病变,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取出一部分或全部病变组织。
取出的样本需立即进行固定,以防止组织结构和抗原性变化。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时间一般为6-24小时,具体时间根据组织块大小而定。固定不当可能导致组织变形或抗原丢失,影响免疫组化结果。
固定后的样本需要进行脱水、包埋、切片等一系列处理步骤。脱水使用梯度乙醇,将样本内的水分逐步替换为乙醇,再用二甲苯进行透明化处理。包埋时使用石蜡,将样本浸入熔化的石蜡中,然后冷却使其凝固。在切片机上将石蜡包埋的组织切成4微米厚的薄片,贴于载玻片上备用。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抗原修复,以恢复被固定过程中掩盖的抗原表位。依次加入一抗、二抗及显色试剂,观察显色结果。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温度、时间要求,任何偏差均会影响最终结果。
应尽量避免样本受污染,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所有操作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使用无菌器械和试剂,并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程。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确保免疫组化检查的样本质量,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