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疝气的类型:
若鼓起的位置在肚脐正下方或正周围,多为脐疝,常见于婴幼儿、孕妇及腹壁较为松弛的成年人。
如果位置偏离肚脐,但仍位于腹部中线附近,则可能是切口疝(发生在曾经手术过的部位)或白线疝。
2.形成原因:
腹壁薄弱:先天性腹壁缺陷或长期腹压增高可能导致疝气。
腹压增加:长期咳嗽、用力排便、体重过重或怀孕都会导致腹腔压力升高,是疝气的重要诱发因素。
肌肉损伤:外伤或手术后可能会破坏腹壁结构,使其容易发生疝气。
3.临床表现:
局部隆起:腹部某处出现柔软的包块,站立或用力时更明显,平躺时可能消失。
疼痛或不适:少数患者可能伴有轻微疼痛或下坠感,尤其在运动、咳嗽或提重物时加剧。
嵌顿或绞窄:若包块持续存在且无法回纳,可能是嵌顿疝,需要警惕血液循环受阻引发的绞窄疝,这种情况可能伴随剧烈疼痛、红肿、恶心呕吐等症状。
4.诊断与处理:
临床检查:医生可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是否为疝气。
影像学检查:超声或CT扫描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轻度疝气可能无需特殊治疗;若影响生活质量或有嵌顿/绞窄风险,则需进行手术修补,如腹腔镜手术或开放性修复手术。
如果局部肿块伴随明显疼痛、发红或其他急性症状,应尽早就医以排除严重并发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