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

2025-02-1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病情分析: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中风,主要区别在于其发病机制和影像学表现。

1.发病机制:

缺血性中风通常由动脉阻塞导致,约占所有中风病例的87%。这种阻塞可以由血栓形成于脑部动脉或从身体其他部位脱落的栓子引起,导致大脑局部血流减少。

出血性中风则由脑内血管破裂引起,占中风病例的约13%。这种情况会导致血液直接进入脑组织或脑膜下腔,增加颅内压力。

2.风险因素:

缺血性中风的常见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及心房颤动。

出血性中风的风险因素多为高血压、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抗凝药物使用。

3.症状表现:

缺血性中风的症状可能包括突然出现的身体某一侧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视力障碍和严重头痛。

出血性中风的表现常更急剧,包括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丧失及癫痫。

4.影像学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是区分这两种中风的有效手段。CT扫描可快速识别出血性中风,因为脑内出血在CT影像上呈现高密度。

MRI对于早期检测缺血性中风较为敏感,能识别缺血区域的水肿变化。

5.治疗方案: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通常重点在于恢复血流,如使用溶栓药物或进行机械取栓。

出血性中风的治疗则关注于止血和降低颅内压力,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及时区分中风类型对治疗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应根据症状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诊断。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