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尤其是是否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征兆。
密切观察呕血和黑便的情况,记录出血量和颜色变化。如果呕血为鲜红色,多提示活动性出血;如果为咖啡色,则提示出血可能有所减缓。
监测尿量,成人每小时尿量少于30毫升可能表示肾功能受损或低血容量状态。
2.饮食护理
在急性期禁食禁饮,避免任何刺激胃黏膜或加重出血的风险。
出血控制后,可根据医嘱逐步恢复从流质到软食的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例如米汤、藕粉等。
3.体位管理
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或头偏向一侧,特别是在呕血时,以防止误吸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避免剧烈活动或突然起身,以减少因体位改变引起的循环波动。
4.药物护理
根据医嘱使用抑酸剂、保护胃黏膜药物或止血药物,确保按时服用并注意不良反应。
如果需要输血或补液,密切观察输液反应及注射部位的情况。
5.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容易引起患者焦虑或紧张情绪,应尽量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并以平和的态度安抚患者,减少心理压力对病情的影响。
6.预防并发症
长期卧床的患者需定期变换体位,防止压疮发生。
若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如肝硬化或胃溃疡,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以降低再次出血的风险。
7.健康教育
避免进食辛辣、生冷及过于坚硬的食物,戒烟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若出院后发现再次呕血、黑便或头晕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处理。
通过以上几点护理措施,可帮助病人稳定病情、促进恢复并减少复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