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胃排空异常:进食后胃开始进行消化活动,如果胃排空速度过快,食物迅速进入肠道,可能会引起短时间内再次出现饥饿感。这种情况常见于胃肠动力异常的人群。
2.血糖快速波动:进食高糖或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甜点、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但随后胰岛素大量分泌,又使血糖快速下降,从而产生更强烈的饥饿感。
3.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可以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如果饮食中过多摄入容易被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而缺乏蛋白质和纤维,就容易感觉吃不饱。
4.精神因素的影响:焦虑、压力或者情绪波动可能引起对饥饿感的错误感知,或者导致暴饮暴食后的代偿性饥饿。
5.激素调节异常:饥饿感受与胃肠道分泌的饥饿素有关。如果因某些原因导致饥饿素分泌异常,比如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出现“越吃越饿”的现象。
6.其他潜在疾病:甲亢、糖尿病、胃炎等疾病也可能通过各种机制干扰正常的饥饿感调节,建议注意相关伴随症状,如疲劳、多饮多尿、上腹部不适等。
遇到类似情况时,建议从饮食习惯、作息调整着手,通过均衡饮食和规律生活改善症状。如果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