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肠道功能问题
排便过程受到肠道状态的影响。若肠道蠕动异常,比如腹泻或慢性便秘,粪便质地可能较稀软或黏稠,容易附着在肛门周围,导致难以擦拭干净。
2.饮食结构问题
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会增加大便不成形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应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富含纤维的食物包括全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如果饮水不足,也可能造成大便形态异常,进一步加重这一现象。
3.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弱
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可能导致部分粪便残留。例如,长期便秘或者反复分娩后有些人可能存在肛门括约肌松弛,排便时不能完全关闭,形成小量漏粪。
4.肛周疾病
例如痔疮、肛裂、肛瘘等问题,可能改变肛门局部的解剖结构,使其难以保持清洁。外痔或皮赘的存在还可能妨碍擦拭。
5.直肠脱垂
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或多次分娩后的女性。直肠壁部分向外翻出,可能导致无法彻底清理,甚至引发异味和感染风险。
6.黏液分泌过多
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可能导致肠壁分泌更多黏液,混合粪便后使其更难清理。同时,这类病变通常伴随腹痛、便血等其他症状。
7.清理方法欠妥
使用劣质纸巾可能起不到理想的清洁效果。如未配合使用温水冲洗或湿润纸巾,可能增加擦拭次数。
及时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足够水分、注意良好的排便习惯,有助于减少类似现象的发生。如已出现相关肛周疾病,应尽早就诊,由专科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