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占了绝大多数病例。动脉内壁积聚脂肪、胆固醇及其他物质,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从而减少心肌的血液供应。
2.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这可能完全阻塞冠状动脉,迅速引发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3.血管痉挛:冠状动脉突然收缩,暂时减少血流量。这种情况可以在没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下发生,常见于吸烟、饮酒过量或药物使用。
4.低血压:严重低血压会减少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力,导致心肌供氧不足。原因可能包括失血、大面积烧伤或严重脱水等。
5.贫血:贫血状态下,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即使冠状动脉通畅,心肌也可能因氧气运输能力下降而缺氧。
6.高代谢需求:在某些条件下,如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脏需氧量急剧增加,如果冠状动脉无法适应这种需求增加,就容易发生心肌缺血。
预防心肌缺血的重要措施包括健康饮食、定期锻炼、戒烟限酒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