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早期识别和治疗:
定期监测患者的尿量变化。尿量减少可能是急性肾损伤的早期征兆。
检查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评估肾功能。
使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肾脏结构异常。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每日记录患者的出入量,严格控制液体摄入。
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输液量,避免过度补液或脱水。
定期监测血钾、钠、钙、磷等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异常。
3.防治并发症:
防止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使用无菌技术操作导管和其他侵入性设备。
避免药物性肾损伤:慎重选择药物,尤其是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控制血压:根据需要调整抗高血压药物,维持血压在稳定范围内。
4.提供营养支持:
针对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特殊需求设计饮食方案,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同时保证足够的热量。
补充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避免营养不良。
上述原则在急性肾损伤的护理中起到关键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