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病因:慢性痛风通常由体内尿酸积聚过多引起。尿酸是嘌呤代谢的副产物,嘌呤存在于某些食物中,如红肉、海鲜和酒精饮料。尿酸过量会在关节处形成尿酸盐结晶,从而引发炎症。
2.症状:患者常经历急性痛风发作,包括剧烈的关节疼痛、红肿和热感,最常见于大脚趾。慢性阶段可能会出现痛风石,即尿酸盐沉积形成的坚硬结节,通常发生在耳朵、手指、脚趾和肘部。
3.流行病学:痛风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较女性高,尤其在40岁以上的男性更为常见。女性痛风发病率在绝经后有所增加。
4.诊断:主要通过血液检查测量血清尿酸水平来诊断。关节液分析可以帮助确认尿酸结晶的存在。
5.治疗:治疗策略包括急性期用药如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以缓解疼痛;长期管理则需通过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和非布司他来控制尿酸水平。
6.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限制酒精和含糖饮料,并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和健康体重,以帮助预防痛风发作。
慢性痛风需要长期管理,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降低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保护关节功能。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对于维持治疗效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