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发病率:全球约30%的人群会在某个阶段经历短期失眠,而10%的人患有慢性失眠。
2.病因:
心理因素:压力、焦虑和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
生理因素:生物钟紊乱、荷尔蒙变化及生活节奏的改变都会影响睡眠。
环境因素:不适宜的睡眠环境,如噪音、光线以及不舒适的床铺等。
生活习惯:摄入过多咖啡因或酒精,尤其是在晚间会干扰正常睡眠模式。
3.症状:
入睡困难: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仍无法入睡。
睡眠维持困难:夜间频繁醒来或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
白天功能受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工作效率下降。
4.诊断:通过病史询问、睡眠日记记录及必要时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来进行诊断。
5.治疗:
改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
调整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时间,避免睡前饮用含咖啡因饮品。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与睡眠相关的焦虑情绪。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失眠药物,但应作为最后选择。
长期失眠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引起免疫系统减弱、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及精神健康问题等。建议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便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