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估
手术切除是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未浸透浆膜层的病变通常分期为T1或T2,甚至部分T3(浸润到浆膜外脂肪但未穿透浆膜)。若切缘阴性(无肿瘤残留)且淋巴结清扫充分(通常要求清扫至少12枚淋巴结),则手术可能已经达到根治目的。
2.病理分期的进一步分析
根据TNM分期系统,除浸润深度外,还应关注其他关键指标:
若淋巴结无转移(N0),多为I期或II期。
若存在淋巴结转移(N1-N2),则为III期,需要额外治疗。
若存在高危病理特征,如低分化、脉管癌栓、神经侵犯等,即便无淋巴结转移,也可能需要进一步干预。
3.辅助化疗的必要性
对于I期患者,通常不需要化疗。
II期患者是否需要化疗需结合高危因素决定。若存在高危因素,如肿瘤分化差、切缘过近、肠梗阻、肿瘤穿孔等,可考虑辅助化疗。
III期患者理论上需要标准辅助化疗,常用方案包括含氟尿嘧啶的联合化疗。
4.术后随访与监测
定期血液检查,包括癌胚抗原水平,以监控复发风险。
术后首年每3-6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如CT、MRI),并每年行结肠镜检查。
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具体决策需要结合患者全身状况、年龄及个人意愿等因素,需与专业医生充分沟通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