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避免触发因素:
避免已知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药物或昆虫叮咬。
尽量减少暴露于极端温度、摩擦或压力等物理刺激。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常用于缓解瘙痒和红肿,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或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
局部类固醇:可减轻局部炎症和瘙痒,如地奈德乳膏或丙酸氟替卡松软膏。
口服类固醇:在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短期使用口服类固醇药物如泼尼松。
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等,在顽固性病例中可能有效。
3.支持性护理:
使用润肤剂保持皮肤湿润,减少干燥和瘙痒。
穿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摩擦和压力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治疗需根据个体病情差异进行个性化调整。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计划,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