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病因与机制:
脑出血:通常由高血压引起的小动脉破裂导致,也可能与动静脉畸形、颅脑损伤等相关。
脑梗塞: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或其他血栓形成导致脑血管阻塞。
2.发病速度:
脑出血:发病较快,症状可能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迅速加重。
脑梗塞:症状发展相对缓慢,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加重。
3.临床表现:
脑出血:可能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
脑梗塞:典型症状包括突然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特别是一侧身体,言语困难和视力问题。
4.影像学检查:
脑出血:CT扫描能快速显示出血区域,MRI也可用于评估。
脑梗塞:MRI敏感性更高,可显示早期缺血变化,CT扫描则用于排除出血。
5.治疗方法:
脑出血:治疗重点在于降低颅内压、控制出血和防止并发症,如手术清除血肿。
脑梗塞:急性期可使用溶栓药物、抗凝剂等进行再灌注治疗,同时需预防复发。
脑出血和脑梗塞在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上均有显著差异,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