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眼轴延长是高度近视的核心因素,导致眼球后极部位的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发生变性。这种变性主要表现为巩膜的胶原纤维结构变性和变薄,导致眼球壁的支持力减弱,进而引发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牵拉和变形。这种牵拉作用会导致视网膜发生萎缩、裂孔、甚至脱离等病变。
脉络膜在高度近视中也受到显著影响,表现为脉络膜变薄、血流减少,导致视网膜的营养供应不足,引起视网膜萎缩、色素上皮细胞功能失调,进一步加重视网膜的病理变化。此外,高度近视还伴随着视网膜的血管病变,如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等,这些异常血管可能导致出血、渗漏,形成黄斑区的出血或瘢痕,严重影响视力。
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是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的另一个重要机制。在视网膜受损的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会发生反应性增生,形成膜状结构,导致视网膜进一步牵拉和变形。这种胶质增生不仅加重了视网膜的损伤,还可能诱发黄斑前膜形成,进一步影响视力。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也是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的潜在促发因素。研究表明,高度近视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长期近距离用眼、不良的用眼习惯以及不良的环境光线等因素也可能通过促进眼轴延长,间接加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病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眼轴延长引发的机械性牵拉、脉络膜血流减少引起的营养供应不足、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反应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视网膜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