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形成原因:
生理变化:怀孕期间,身体内荷尔蒙如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肾脏和输尿管扩张,尿液流动减慢,增加了结石形成的风险。
代谢改变:妊娠期间钙、磷等矿物质的代谢发生显著变化,有时会导致尿液中过多的钙或草酸盐,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饮食习惯:一些孕妇饮水量不足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盐、高蛋白低纤维饮食,也可能增加泌尿系结石的风险。
2.临床表现:
疼痛:多数妊娠期泌尿系结石患者会感到腹部或腰背部剧烈疼痛,通常为间歇性绞痛。
血尿: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尿的情况,肉眼可见尿液变红或者尿中有血丝。
尿频、尿急、尿痛:当结石刺激泌尿道黏膜时,会引起这些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感染。
3.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妊娠期间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可以看到结石的位置和大小。
尿液检查:通过分析尿液成分,可以帮助判断结石的成因,如钙含量、草酸盐含量是否异常。
血液检查:评估电解质水平和肾功能,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4.治疗措施:
保守治疗:对于小于5毫米的结石,通常建议增加饮水量,适度运动,促进结石自然排出。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的药物缓解疼痛,并根据需要采取抗感染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或者不能自行排出的结石,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微创取石术,但需权衡手术风险和孕期安全。
5.预防措施:
多饮水:确保日均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
合理饮食: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多摄入水果蔬菜,保持营养均衡。
定期产检:通过定期孕期检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妊娠期泌尿系结石是一种需高度关注的疾病,及时诊治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对母婴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