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准备器具:选择适当的罐具,常见的有玻璃罐、竹罐、陶瓷罐等。还需准备酒精棉球、点火器、消毒工具和毛巾。
2、选择部位:根据症状选择拔罐部位,常见的部位包括背部、肩部、腰部和四肢。部位应清洁、干燥,无破损。
3、消毒皮肤:用酒精棉球对拔罐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以防感染。
4、加热罐具:采用闪火法,将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后迅速放入罐内,再立即将罐具口部贴在皮肤上。罐具内形成负压,使罐具紧贴皮肤。
5、观察时间:罐具吸附皮肤后,通常留罐10-15分钟,具体时间根据皮肤耐受情况和治疗目的而定。若患者感到不适,应及时取罐。
6、取罐方法:取罐时,用一只手轻轻按住罐具边缘的皮肤,另一只手倾斜罐具,使空气进入罐内,轻松取下罐具。取罐后,应再次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
7、处理罐印:拔罐后皮肤上可能会出现罐印,一般为紫红色,几天后会自行消退。若有不适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正确拔罐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但不当操作可能导致皮肤损伤、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