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利尿剂: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肾病。利尿剂通过促进体内盐和水的排出,减少体液量,从而达到降压和其他治疗效果。这同时也会显著增加尿液生成,引起尿频。常见的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呋塞米和螺内酯等。
2.抗胆碱能药物: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帕金森病等。一些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会出现尿频的副作用,如托特罗定和奥昔布宁。
3.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导致体内钠和水的滞留,进而引发尿频。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
4.抗抑郁药:某些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也可能引起尿频。这是因为它们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可能对膀胱功能产生间接影响。
5.抗精神病药物: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和奥氮平,可能通过其代谢产物或改变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导致尿频。
6.钙通道阻滞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的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也可能引起尿频。这是由于药物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药物引起的尿频虽然常见,但多数情况下是可控的。建议患者在发现尿频问题后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用药方案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尿频并不一定意味着严重问题,但持续或加重的症状应当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