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心理因素:
焦虑和压力:焦虑症和高水平的压力会导致夜间易醒。研究表明,约有30%至40%的成年人在某个时期会经历失眠,这与焦虑或抑郁症状有关。
睡眠习惯: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不良的睡前习惯也可能导致睡眠中断。调整作息时间和改善睡前习惯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2.环境因素:
噪音和光线:外界噪音或光线变化会影响睡眠,例如凌晨时分外界车辆声音或者街灯照进房间。确保卧室环境安静、黑暗有助于保持深度睡眠。
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的室内温度以及不适宜的湿度也会干扰睡眠。建议保持卧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为18-22摄氏度,湿度在50%-60%之间较为理想。
3.生理因素:
生物钟紊乱:人体内部生物钟控制着睡眠-觉醒周期。如果生物钟发生紊乱,例如倒时差或长期夜班工作,会影响正常的睡眠模式。
健康问题:某些健康问题,如慢性疼痛、呼吸暂停综合征和更年期症状(如潮热),也可能导致夜间醒来。
4.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摄入含咖啡因、酒精或高糖、高脂肪类食品会影响睡眠。建议避免在晚间饮用咖啡、茶和含酒精饮料,并减少高糖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在临近睡前进行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兴奋,从而影响入睡。建议将锻炼安排在早晨或下午。
持续的睡眠问题应引起重视。长期失眠不仅会影响白天的工作效率和情绪,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因此,当遇到持续性失眠问题时,应咨询专业医生以寻找根本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