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小肠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免疫反应和环境因素相关。据统计,有家族病史的患者中,其亲属患病风险约为普通人群的5-20倍。
2.发病率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例如北美和欧洲的发病率较高,每10万人中有70-150人,而亚洲和非洲相对较低,每10万人中仅有5-50人。
3.常见症状包括:频繁腹泻(每日超过4次)、腹部绞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以及疲劳。若炎症严重,还可能出现血便和脓肿。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并发症,如狭窄、瘘管和肠穿孔。
4.诊断小肠克罗恩病常用的方法有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实验室检测(炎性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以及组织活检。
5.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涉及抗炎药物(如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手术治疗则用于处理并发症,如狭窄和瘘管。
小肠克罗恩病是一种需长期管理的慢性病,患者需定期随访,以预防并发症和控制病情。适当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也有助于缓解症状,减少疾病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