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诊断: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表现为肛周皮肤和直肠或肛管之间形成异常通道。
无外口的肛瘘指的是瘘管没有在皮肤表面开口,但通过触诊可以摸到瘘管的存在。
无外口肛瘘容易被误诊,准确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或超声波检查。
2.手术治疗:
肛瘘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以防止复发和并发症。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瘘管切开术、瘘管挂线术以及肛瘘切除术。
瘘管切开术: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通过切开瘘管使之开放,促进愈合。
瘘管挂线术:适用于复杂性高位肛瘘,通过将挂线穿过瘘管,逐步收紧,使其慢慢愈合。
肛瘘切除术:适用于复杂性严重肛瘘,通过切除瘘管及周围组织,彻底清除感染源。
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感染、术后复发以及肛门失禁等。
3.术后护理:
手术后应加强伤口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镇痛药物,减少疼痛和预防感染。
饮食方面,应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定期复查,确保创面愈合情况良好。
肛瘘虽然不易自行痊愈,但通过科学的诊断和适当的手术处理,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术后务必遵循医生建议,加强护理,定期复查,预防并发症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