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从中医角度讲是怎么回事

2025-01-0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心律不齐在中医角度通常被视为心脏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可能涉及多种病因和机理。中医学认为,心律不齐主要与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紊乱有关,尤其是心和肾的关系。

1.心气不足:心气虚弱,无法有效推动血液运行,从而导致心搏无力和心跳节律不齐。常见症状包括乏力、气短、自汗等。

2.阴阳失调:心阴虚或心阳虚均可导致心律不齐。心阴虚主要表现为心烦失眠、盗汗;心阳虚则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

3.气滞血瘀:情志不畅或外邪侵袭导致气机阻滞,进一步引起血瘀,影响心脉通畅,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4.痰浊内阻:痰湿体质的人易出现痰浊内阻,影响心脉的正常运行,使得心律不齐。症状可能包括头晕、胸闷、恶心。

5.肝郁化火:长期情绪压抑导致肝气郁结,化火上扰心神,致使心悸、急躁易怒。

6.肾虚精亏:肾主先天之本,肾虚时精气不足同样会影响心的功能,导致心律失常。肾阳虚表现为腰膝酸软,肾阴虚表现为骨蒸潮热。

心律不齐在中医治疗中,强调整体调节,往往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干预,以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和平衡。心律不齐的原因复杂,严重者需及时寻求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