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接触方式:狂犬病病毒通常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而传播。在某些情况下,若伤口浅表且处理及时,病毒可能不会有效进入人体。
2.暴露部位:感染风险与咬伤部位密切相关。头部、颈部和手部的咬伤由于离中枢神经系统较近,容易导致病毒更快侵入神经系统,而下肢的咬伤则相对风险较低。
3.发病概率:并非所有接触狂犬病病毒的人都会发病。资料显示,人类在被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后接受适当的伤口处理和暴露后预防,尤其是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可大幅降低发病概率,几乎可以达到100%的预防效果。
4.潜伏期: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至3个月,但也可以短至1周或长至数年。这期间病毒在体内逐步扩散,最终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
感染后及时采取措施,如彻底清洗伤口和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狂犬病发病风险。一旦狂犬病症状出现,疾病几乎总是致命。预防和早期干预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