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肾结石可能引发蛋白尿的机制:
肾结石可导致尿路梗阻,增加肾小球内压力,进而损害肾小球的滤过膜功能,引发蛋白尿。
结石刺激或损伤泌尿道上皮时,可导致炎症反应,也可能诱发轻微蛋白尿。
如果肾结石伴随感染,炎症及细菌毒素会进一步破坏肾单位结构,加重蛋白尿。
2.治疗肾结石的常见方法:
小于5毫米的肾结石通常通过多饮水、调整饮食和使用排石药物自行排出。
大于5毫米但小于20毫米的肾结石,可能需借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药物辅助排石。
若结石直径大于20毫米或多发性结石,往往需使用微创手术,如经皮肾镜取石术或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术。
合并尿路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治疗,避免持续炎症对肾组织的损害。
3.控制蛋白尿的治疗措施:
去除导致尿路梗阻的肾结石后,多数情况下蛋白尿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对于较严重的蛋白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蛋白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
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盐、高蛋白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
定期监测尿蛋白水平和肾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变化。
肾结石引发的蛋白尿可逆转的前提是尽早诊断和治疗,避免长期肾损伤。如有相关症状,应快速就医,遵从医嘱进行系统治疗,以保护肾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