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结石引起尿道狭窄:
尿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可能会在尿道内停留较长时间,造成局部机械性摩擦或损伤。这种损伤可引发尿道壁纤维化,从而形成狭窄。
较大的尿结石可能完全或部分阻塞尿道,长期刺激也会导致炎症反应与疤痕组织增生,进一步加重狭窄。
医学统计表明,约10%-20%的尿结石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道损伤,其中部分病例最终发展为尿道狭窄。
2.尿道狭窄促进尿结石形成:
尿道狭窄会阻碍尿液的正常流动,使尿液在上游尿路滞留。这种滞留为矿物质晶体的沉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大增加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狭窄部位可能导致尿液局部感染,感染产生的代谢废物(如粘蛋白等)可作为尿结石的核心,加速其生长。
临床研究表明,慢性尿道狭窄患者中尿结石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3.二者的共同影响:
尿结石和尿道狭窄之间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例如,尿结石引起狭窄,狭窄又导致更多结石形成。
同时存在尿结石和尿道狭窄的患者,往往会表现为更严重的排尿困难、尿痛甚至泌尿系统感染。
预防尿结石和尿道狭窄的发生需要注意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及时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对于已经发生相关问题的患者,应尽早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接受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