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输尿管结石的位置和大小是决定是否需要处理的重要因素:
小于5毫米的结石通常有较高的自行排出率,可以考虑观察。
大于5-6毫米的结石,自行排出的可能性降低,尤其是超过10毫米时,多数情况下需要干预。
2.无症状并不代表无害:
即使没有疼痛,结石可能引起尿路梗阻,导致尿液积聚在肾脏内形成肾积水,从而造成肾功能损害。
长期梗阻可能使肾组织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即使当下无明显不适,也会埋下健康隐患。
3.影像检查对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超声、CT等影像学手段可帮助明确结石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导致肾积水。
如果结石处于输尿管上部或中部,且未引起梗阻,医生可能建议定期复查。
4.感染风险需要高度重视:
输尿管梗阻容易诱发尿路感染,尤其是在细菌滞留的情况下。
部分无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隐匿性感染,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
5.个人体质和病史也是判断依据:
对于单肾患者或已有肾功能异常者,即便无疼痛也需尽早干预,以保护剩余肾脏的功能。
若近期反复出现尿血、尿频等症状,可能提示结石活动或黏膜受伤。
即使缺乏明显疼痛,输尿管结石仍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应由专业医生结合影像检查和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观察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