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去除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若检测阳性,应进行根除治疗。标准疗法通常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
避免长期使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药物或加用胃黏膜保护剂。
远离烟酒,戒烟可以降低胃癌风险,减少酒精摄入能够减轻胃黏膜的损伤。
2.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显著抑制胃酸分泌,改善糜烂愈合情况。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抗酸药和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可辅助缓解胃部不适症状。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铋剂)可以覆盖溃疡面,促进受损区域愈合,同时增强黏膜屏障功能。
针对症状明显者,可根据需要使用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以改善胃排空功能。
3.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和过热食物。搭配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材,例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胃黏膜修复。
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提倡少量多餐,每日三到五次为宜。
避免浓茶、咖啡及碳酸饮料,这些会刺激胃酸分泌或损害黏膜。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精神压力,因为这些会进一步加重胃炎症状。
4.定期随访和监测
慢性胃炎合并化生和萎缩具有一定癌变风险,需要定期内镜检查评估胃黏膜变化,通常建议每1-2年复查一次。
如果检查中发现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需更密切监控甚至考虑治疗干预。
通过综合调理,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症状缓解并延缓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