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摄入纤维不足: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能够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如果每日纤维摄入量低于建议值(约25-30克),容易导致排便困难。
2.水分摄入不足:水分是保持粪便软化的重要条件。如果每天的饮水量少于1.5-2升,肠道内容物可能变得干硬,难以顺利排出。
3.运动不足:久坐或缺乏规律锻炼会使肠道蠕动减弱,导致粪便滞留。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慢跑。
4.滥用泻药:长期依赖泻药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逐渐对外界刺激失去敏感性,使自然排便更加困难。
5.肠道功能障碍:如慢传输型便秘或出口梗阻型便秘,这些问题与肠道肌肉功能异常或盆底肌肉失调有关。
6.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阿片类止痛药、抗抑郁药、降压药等,可能会引起肠道蠕动减慢,导致便秘。
7.内科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血钙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以及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都可能影响肠道功能。
8.饮食习惯和压力:不规律进餐、频繁节食或精神压力大,也可造成胃肠动力下降,进而影响排便。
9.器质性疾病:结肠肿瘤、肠梗阻等严重疾病可能直接阻碍排便通路,出现持续不排便的情况,且常伴随腹痛、腹胀等其他症状。
如长时间未排便并伴有明显腹部不适、食欲下降或体重下降,应尽快就诊以明确原因,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