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正常情况下,健康的食管内表面覆盖的是复层鳞状上皮,这种上皮组织能够很好地耐受食物摩擦和酸性环境。
2.食管异位上皮最常见的形式是柱状上皮化生,即原本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这种变化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长期胃酸反流刺激可促使食管下段上皮发生柱状化生,称为巴雷特食管。这是一种癌前病变,需要密切随访。
3.柱状上皮化生的区域中可能发现肠化腺体(类似于小肠的上皮细胞),这一现象进一步增加了恶变风险。数据显示,巴雷特食管患者发展为食管腺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约30~40倍。
4.除了柱状化生,少数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其他类型的异位上皮,例如胃腺上皮或胰腺组织等,但这些情况较为罕见。
食管异位上皮的诊断通常依赖内镜检查和活检,通过显微镜下观察上皮的类型及形态学特点来确认。如果发现此类变化,应根据具体类型、范围及患者整体风险评估,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内镜监测或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