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可能的原因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或胆汁反流到食管,长期刺激导致食管黏膜增生。研究显示,超过50%的患者存在胃酸反流史。
慢性炎症:比如长期吸烟、饮酒或食用刺激性食物会引发黏膜损伤和重建,从而出现颗粒样增生。
感染因素:某些微生物,如幽门螺杆菌或者真菌感染,有时也会诱发这种病变。
其他刺激:如热食烫伤、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对食管黏膜造成的慢性刺激,也可能是潜在原因。
2.组织变化机制
增生主要是由于基底细胞过度增殖,组织学检查中可见食管黏膜内上皮细胞增生并形成颗粒状外观。
炎症反应可导致淋巴细胞浸润,这些免疫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引导局部细胞增生、修复,从而形成颗粒样结构。
3.可能伴随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吞咽不适、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但部分情况下无明显异常感觉。
严重的情况下,若黏膜增生显著,可能导致腔道狭窄,表现为进食困难甚至食物嵌顿。
4.需要进一步注意的问题
这类病变多数情况下为良性,但需警惕其是否可能进展为不典型增生甚至恶性病变。
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可以帮助评估病变发展状态,同时排除恶性转化可能。
规律生活方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以及治疗胃酸反流等基础疾病,对于预防和改善食管黏膜病变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