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是急性腹泻的重要原因。某些致病菌如痢疾杆菌、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感染可引起肠粘膜损伤,导致便血。部分病毒如诺如病毒也可能引起剧烈腹泻,但一般不伴随明显的血液。
2.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可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这类疾病多反复发作,并伴有其他全身表现,如体重减轻、乏力等。
3.痔疮或肛裂:如果便血鲜红,且量少,可能与低位消化道疾病有关。痔疮或肛裂通常发生在排便时,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4.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时,粪便会呈现黑色柏油样;下消化道如小肠或结肠出血则可能导致鲜血混入粪便中。
5.食物过敏或药物反应:某些人对乳糖、麸质或某些药物(如抗生素)不耐受,可能出现腹泻甚至便血。
6.恶性疾病:如结直肠癌,会引起顽固性腹痛、血便,尤其是老年患者需警惕。
7.血管问题:缺血性肠病由于血流减少导致肠壁缺氧坏死,也可能表现为腹痛和便血。
便血伴腹痛可能提示较严重的消化道问题,需要及时就医,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