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生长方式:
浸润性腺癌通常以向周围组织浸润为主,其特点是肿瘤细胞沿着肠壁层层渗透,并可能侵袭周围器官或结构,如腹膜、血管和神经。此类癌症在组织中呈现弥散性生长,边界不清晰。
溃疡型腺癌则表现为肿瘤中心出现破坏性溃疡,常伴有局部组织缺损和坏死,边缘增厚明显。其生长可集中在肠腔内部,容易导致肠腔狭窄或梗阻。
2.组织学特征:
浸润性腺癌的病理切片显示癌细胞通过基底膜扩散到黏膜下层甚至更深,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过渡区模糊,容易发生淋巴血管浸润或神经侵犯。
溃疡型腺癌的显微镜下特征包括癌灶中央坏死、炎症反应活跃,同时肿瘤边缘细胞常表现出明显增殖迹象,周围伴随肉芽组织形成。
3.临床表现:
浸润性腺癌由于其易于向外扩散,患者更常见的症状是持续性腹痛、体重下降以及邻近脏器受累引发的多系统症状,在早期可能症状较不典型。
溃疡型腺癌多因溃疡出血或肠腔狭窄引起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便血、贫血、排便习惯改变及肠梗阻等表现。
4.影像学与内镜表现:
浸润性腺癌在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中表现为肠壁增厚并向周围组织浸润,边界模糊,肠管外往往有异常密度影或者积液提示转移。
溃疡型腺癌通过结肠镜检查可见局部肠腔内隆起性病变,中央有明显溃疡凹陷,且表面形态不规则,可能伴有活动性出血。
5.治疗与预后:
浸润性腺癌由于浸润范围广,手术难度相对较高,治疗通常需要结合术后化疗或靶向治疗,预后取决于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溃疡型腺癌的治疗重点在于尽早发现和切除肿瘤,若无明显浸润或转移,单纯手术可能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但晚期病例同样需要综合治疗。
两类腺癌均属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肿瘤,定期筛查、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