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煜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眼科
1.远视的定义与机制
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表现为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后。低度远视对视物影响较小,而高度远视会使得看近处和远处的物体都变得模糊。远视者往往需要通过睫状肌收缩来进一步调节晶状体,以将焦点移到视网膜上,这种过程称为“调节”。
2.未矫正远视对视觉系统的潜在影响
儿童和青少年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如果存在中高度远视但没有得到矫正,会导致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种持续性调节可能引发视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大脑可能通过信号调节眼轴长度以减少远视度数,从而导致眼轴过度增长,进而增加近视的风险。
3.近视的形成机制
近视主要与眼轴变长有关。当眼球前后径过长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前,导致远处物体模糊。近视的发生受遗传、环境(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及其他多因素共同影响,与远视并无直接因果关系。但部分高度远视个体由于视觉系统代偿机制失调,存在向近视转换的可能性。
4.预防与干预措施
为减少远视向近视发展的风险,应在早期发现远视并给予适当矫正,例如佩戴合适的凸透镜眼镜。同时,在生活习惯上,建议保证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并尽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也是关键,尤其是儿童阶段,建议每6个月到1年复查一次。
高度重视眼健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远视转化为近视的可能性,同时保障整体视力发育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