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评估患者全身状况:首先需进行全面的身体状态评估,包括体力评分、基础疾病情况以及营养状态。这是制定治疗计划的重要前提。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较好,可能能够耐受更积极的治疗措施;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差者,则需采取更加保守的治疗策略。
2.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复发范围,同时结合PET-CT判断是否存在远处器官的转移。需要对病理标本进行基因检测,以便为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3.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若腹膜转移范围局限,并且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可考虑行肿瘤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这种联合方法可以清除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同时通过局部高浓度化疗药物杀灭残留癌细胞,对部分患者具有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
4.系统性化疗:针对无法手术切除或全身状况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标准治疗通常为含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如FOLFOX(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或FOLFIRI(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同时根据RAS、BRAF等基因突变情况,可选择抗EGFR或抗VEGF的靶向药物联合应用,这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5.腹腔内化疗:对于腹膜转移患者,腹腔内化疗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通过直接将化疗药物输入腹腔以提高药物在局部的浓度,从而增强治疗效果。这种方法适合于无明显肠梗阻且耐受的患者。
6.症状控制及姑息治疗:对于晚期、广泛转移且已经失去根治机会的患者,应以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可通过营养支持、止痛药物以及心理干预等综合措施来优化患者的生活状态。
7.随访和监测:定期复查血液标志物如癌胚抗原以及影像学检查,以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方案。
此类患者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情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方案,多学科团队合作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