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物理特性:尿液的颜色、浊度和气味等物理特性可能会因污染而改变。例如,正常尿液通常呈淡黄色且透明,而污染后可能出现混浊或颜色不一致。
2.化学成分:通过尿液分析仪检测,可评估pH值、蛋白质、葡萄糖、白细胞酯酶等化学成分的异常变化。污染物可能导致这些指标异常,比如血液或洗涤剂的混入可能使pH值偏离正常范围。
3.显微镜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沉渣,以便检测细菌、真菌、皮屑等异物。这种检查可以帮助确认是否有外界污染物进入尿液样本。
4.细菌培养:如果怀疑细菌污染,进行尿液培养能帮助确定是否存在非尿路来源的细菌。污染的尿液样本中可能会显示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而不是单一病原菌。
为了确保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尿液时应保持清洁,使用适当的采集容器,并遵循标准的检验流程。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样本被污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