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症状评估
乙状结肠肿瘤可能引起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具体表现包括大便中带鲜红或暗红色血液、频繁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或疲劳感。
如果肿瘤较大,可能引发肠梗阻,表现为腹胀、剧烈腹痛及恶心呕吐。
2.体格检查与直肠指检
医生可通过触诊检查下腹部是否存在肿块。还会进行直肠指检,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乙状结肠部位的异常。
3.实验室检查
血液化验: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和红细胞水平)以及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水平。
粪便隐血试验:用于筛查是否存在肉眼不可见的消化道出血。
4.影像学检查
钡剂灌肠X线造影,可显示乙状结肠区域的肿块阴影或狭窄形态。
腹部CT或MRI,用于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存在转移。
5.内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或全结肠镜是确诊乙状结肠肿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摄像头直接观察肠黏膜,并在必要时取活检组织供病理分析以明确良性或恶性的性质。
6.病理学诊断
如果内镜检查中发现异常组织,通过活检获取样本后进行显微镜下病理分析,是判断乙状结肠肿瘤是否为恶性的重要依据。
7.其他辅助检查
PET-CT可以帮助评估是否存在远处器官的转移。
超声内镜能够更精确地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
乙状结肠肿瘤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建议定期参加肠癌筛查,特别是50岁以上或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发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并接受进一步检查。避免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