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内镜剥离术能否用于治疗乙状结肠类癌

2025-05-1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病情分析:ESD内镜剥离术可以用于治疗乙状结肠类癌,尤其是对于那些局限于粘膜层的早期病变。该技术通过内镜直接切除病变组织,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

1.ESD是一种先进的内镜技术,可以精确地切除消化道内壁的病变组织。对于乙状结肠类癌,这项技术特别适用于那些直径较小且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病变。

2.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ESD在切除直径大于2厘米的病变时,比传统的内镜黏膜切除术具有更高的完全切除率,约为85%至90%。而对于小于2厘米的病变,其完全切除率则更高。

3.ES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出血和穿孔等风险。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一般在5%左右,但通过术前评估和术中操作可以有效减少。

4.在选择是否采用ESD治疗时,必须考虑到病变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于某些高危病变或者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

ESD内镜剥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乙状结肠类癌的方法,特别是在早期发现和诊断的情况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