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脱水:夜间长时间未饮水会导致体内水分减少,尿液中代谢废物浓度增加,从而使尿色变深。正常情况下,晨尿颜色较深属常见现象,但若颜色异常深,则需注意是否存在脱水情况。
2.饮食:某些食物如甜菜、胡萝卜和黑莓等可以改变尿液颜色,使其呈现黄色或褐色。大量摄入咖啡因或酒精也有可能引起类似现象。
3.药物:多种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泻药和维生素B族等,都会影响尿液颜色。例如,利福平(一种抗结核药物)就能使尿液呈现橙红色。
4.疾病:某些疾病如肝脏疾病(例如肝炎、肝硬化)、胆管堵塞以及溶血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等,可能导致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从而引起尿黄褐色。这种情况下,还伴有其他症状如皮肤黄疸、乏力等。
出现尿黄褐色需要关注是否同时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如尿量减少、水肿、皮肤黄疸等。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充足饮水,均衡饮食,并注意药物使用后的生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