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心电图导联:在不同的心电图导联上观察早搏波形的位置和形态,可以帮助识别起源。例如,如果早搏在V1-V2导联上出现左侧束支传导阻滞型(LBBB型),则可能起源于右室。如果在V5-V6导联上表现为右侧束支传导阻滞型(RBBB型),则可能起源于左室。
2.QRS波群的形态:室性早搏的QRS波群通常宽大且畸形。通过分析其具体形态变化,可以进一步推测早搏的发生部位。若在下壁导联II、III、aVF上呈现负向,则提示起源于心室顶部;如果在这些导联上为正向波,则提示可能起源于心室底部。
3.R波进展:观察胸导联中R波的逐渐变化也有助于识别早搏的来源。在V1到V6导联的R波进展中,若V1导联的R波较高,则可能提示来自右室流出道或前间隔区。
4.融合波和捕获波:室性早搏可能与正常窦性激动融合,导致形成融合波;还可能偶然地被正常窦性激动捕获,产生捕获波。这些特征结合其他信息可以辅助定位。
结合以上几点,通过详细分析心电图可以推断室性早搏的具体起源部位。了解波形的基本变化特点有助于精准判断病灶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