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检查肝功能:通过血液检查确认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具体数值,并与正常值(通常为40U/L以内)进行对比。
2.病毒复制情况评估: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毒活跃程度。高病毒载量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伤。
3.抗病毒药物治疗:根据病毒载量和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核苷类或干扰素类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降低病毒载量,从而改善肝功能。
4.保护肝脏:除了抗病毒治疗,还应采取措施保护肝脏,减轻肝脏负担。例如,使用护肝药物如双环醇、甘草酸制剂等,以及避免饮酒、合理饮食、适度休息等生活方式调整。
5.定期随访:定期复查肝功能和病毒载量,每3-6个月一次,以便监测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其他并发症处理:如果存在黄疸、腹水等并发症,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如利尿剂、白蛋白补充等。
乙型肝炎患者在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尽早进行专业医疗干预,遵循医嘱服药和复查,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减轻肝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