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因:
结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由遗传因素、不健康饮食(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长期慢性炎症或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
胃肠炎通常为急性病变,多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或毒素引起,也可能与药物反应或不安全食品摄入相关。
2.发病机制:
结肠癌的发生是正常结肠黏膜细胞在多步基因突变后转化为癌细胞的过程,通常需要数年时间。
胃肠炎主要是由于感染或毒素导致的胃肠道黏膜急性炎症反应,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
3.主要症状:
结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可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消瘦、贫血等。
胃肠炎:通常表现为急性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脱水等。症状多在短时间内出现并逐渐缓解。
4.症状持续时间:
结肠癌的症状是长期且逐渐加重的,未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胃肠炎多为短暂的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症状持续数天至一周,少数严重病例需特殊治疗。
5.诊断方法:
结肠癌:通过粪便隐血试验、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以及病理活检确诊。
胃肠炎:通常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必要时通过大便培养、病毒检测或其他实验室检查明确感染源。
6.治疗方式:
结肠癌: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结合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具体方案取决于分期。
胃肠炎:针对感染性胃肠炎给予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注意补充液体与电解质,缓解症状即可。
7.预防:
结肠癌:关键在于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吸烟酗酒、定期筛查,尤其对高风险人群尤为重要。
胃肠炎:注意食品卫生,勤洗手,饮食避免生冷,预防水源污染,某些类型可接种疫苗。
结肠癌属于恶性肿瘤,进展缓慢但危害较大,需高度警惕并早期筛查;胃肠炎则多为急性炎症,虽然症状剧烈,但一般可自愈或通过简单治疗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