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胃癌术后处理肠系膜血栓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诊断与监测
胃癌术后需警惕肠系膜血栓的发生,特别是在术后短时间内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时。
通过增强CT检查(特别是肠系膜动静脉成像)可以迅速明确血栓的位置和范围,并评价肠道是否已经缺血或坏死。
血液检测中发现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血栓形成,应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2.紧急治疗
如果血栓较小且无明显肠道缺血,可通过抗凝药物(如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进行治疗,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
若出现显著肠道缺血或肠梗阻症状,可能需要及时采取介入治疗,如溶栓或血管内取栓,以恢复血流供应。
对于无法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血栓,同时评估并切除已坏死的肠段。
3.支持治疗
持续监测全身状况,包括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变化。
术后加强水电解质平衡管理,预防代谢性紊乱,同时根据营养需求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严格监控凝血功能,避免抗凝治疗相关出血风险。
4.预防复发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以减少复发风险,但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脂肪过高的饮食,积极控制其他血栓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监测可能的复发迹象。
胃癌术后出现肠系膜血栓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外科、血管科和重症监护等领域,及时诊治能够有效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