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非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适用于轻中度或学龄前患儿。
父母训练:通过学习有效的管教技巧,例如奖励正向行为、设定规则以及管理冲动行为等。研究表明,经过行为管理培训的父母,其子女的行为问题可减少约30%-50%。
学校行为干预: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结构化的课堂规则、简化任务步骤和提供即时反馈来帮助患儿提高专注力和服从性。
2.药物治疗:
中枢兴奋剂类药物:这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选择,如甲基苯丙胺类药物。研究显示,其有效率高达70%-80%。药物可显著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可能会引起食欲下降、睡眠困难等副作用,需要医生随时调整剂量。
非刺激性药物:如某些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于不能耐受中枢兴奋剂的患儿,是常见的替代选择。
3.综合干预:
个性化教育计划:患儿通常需要特殊教育支持,比如减少干扰的学习环境、一对一辅导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心理咨询:针对伴随情绪问题(如焦虑或抑郁)的患儿,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改善其心理状态。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应给予足够的理解与耐心,多与学校和专业人士沟通,共同协调治疗方案。
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治疗过程中需定期随访,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