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诊断和病因确定
皮肤科医生通过检查患者的皮损特点,可以初步判断毛囊炎的类型。
细菌感染:大多数毛囊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需要通过细菌培养确诊。
真菌感染:部分毛囊炎由真菌引起,如马拉色菌,需要通过真菌镜检和培养来确诊。
病毒感染:少数毛囊炎由疱疹病毒引起,可通过PCR检测等方法确诊。
2.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针对细菌感染的毛囊炎,可以使用局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也可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药物,疗程一般为7-14天。
抗真菌治疗:对于真菌感染的毛囊炎,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霜和特比萘芬片,疗程视感染情况而定,一般为2-4周。
抗病毒治疗:病毒感染毛囊炎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疗程根据病情调整。
3.辅助治疗
局部护理: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和摩擦,以防二次感染和扩散。
温水洗澡:可以减轻瘙痒和不适,每天一次,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和洗剂。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强免疫力,促进皮肤愈合。
4.预防复发
卫生习惯:勤换衣物,尤其是内衣,保持皮肤清洁,不与他人共享毛巾和剃须刀。
避免诱因:尽量减少紧身衣物的穿着,特别是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避免皮肤出汗过多。
毛囊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以及个体差异,通过科学合理的药物和护理手段,可以有效地根治毛囊炎并预防其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