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血管脆弱性: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血管可能已经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等因素变得脆弱。在这种状态下,快速溶解血栓可能导致血管壁破裂,从而引发出血。
2.药物作用:用于溶解血栓的药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会导致全身抗凝状态。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轻微的血管损伤也可能导致出血。
3.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溶解后,受阻的血流迅速恢复正常。这种快速的血流变化可能对已经损伤或脆弱的血管造成额外压力,增加出血的风险。
4.患者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血栓溶解治疗的反应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既往有脑出血史或者伴随其他凝血障碍的患者,出血风险更高。
血栓溶解后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头痛、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至关重要。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进行医学评估和处理,以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