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人体的生物钟与外界的日夜变化密切相关,通常是在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之间进入深度睡眠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对应着褪黑素分泌高峰和细胞修复活动的最佳阶段。如果入睡时间过晚,即使补足了8小时,也可能错过这些关键的生理修复过程。
2.激素分泌的改变:晚睡会扰乱内分泌系统,例如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生长激素主要在深度睡眠时分泌,其促进代谢、修复组织的功能无法完全通过延迟入睡来弥补。长期晚睡可能导致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和免疫力下降有关。
3.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研究表明,晚睡者更容易遭遇情绪问题,包括焦虑和抑郁。这可能是由于晚睡干扰了大脑海马区的修复,进而影响记忆巩固和情绪调控能力。
4.社会节律不匹配:现代社会的作息时间多以早晨开始为主,即便个人能够晚睡晚起,外界的工作、学习安排可能造成生活节奏紊乱。这种节律不匹配可能进一步加剧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反应。
调整作息时间,使入睡时间更接近自然昼夜节律,可有效降低对健康的不良影响。